第十三章 离乡-《天朝小夫子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,林牧之有些焦虑,常常会在村子周围散步,一来二去,总是会遇见田间地头那些看地的老少爷们。

    没有农药和化肥的时代,地里都会有人在那专门看着。没有杂交物种的高产作物,虫吃雀啄。百姓家里的收成本来就是很低的,今天吃了一粒种子,明天踩了一颗苗子,都是百姓不能承受的伤害。

    那个时候的林牧之,就会坐在田间地头,跟村里的大老爷们聊天打屁。

    刚开始的时候,村里的大老爷们看着林牧之年岁不大,又生的俊俏,总是少不了要调侃一下,说些占腥带荤的话,以林牧之的经历来说,这些那能让他翻的了车?所以林牧之也会跟他们说一些春光乍泄的故事。开始的时候还是一两个人在听,到了后来,只要林牧之一出现在田间地头,立马就能聚来一大片的老少爷们。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说书现场,听的村里的大老爷们个个面红耳赤,像什么日后之事也得日后再说,夹枪带棒,夹的是几号的枪?带的是谁家的棒?可当大老爷们回过味来的时候,好像小夫子也没说什么阴阳交泰的春闺密事啊?

    村里的熊孩子那就别提了,读不好书,林老爹可是要打板子的,可如果不跟小夫子好好学习,那可是要娶不到媳妇的!林牧之其实也没教孩子什么,就是交了一些心算的方法。男孩子学的好,过家家的时候就可以娶个娇滴滴的妻子;女孩子学的好,过家家的时候就可以嫁个如意郎君。如果学的不好,全部都是家丁丫鬟抬轿的。小孩子的心性往往都争强好胜,林牧之这样一的刺激,教的东西从来都不用他去督促。熊孩子跟爹娘去赶大集的时候,不论买的东西多么多种多样,半枚铜钱的差价都能给你算得出来。

    至于村里的阿姨婶婶,那就喜欢更林牧之,谁叫这小子嘴巴甜呢?家里要是有个未出阁的女儿,盼星星盼月亮的要给林牧之做丈母娘,只可惜赵冬宁来了村子之后,村里十几位少女的梦--碎了。

    少年郎自己都没有想到,昨天还提着鱼竿蹲在小溪边的他,今天,就要背井离乡了。

    这一走,不知几年才能回来,回来时又不知几人还在。

    林牧之牵着牛车来到了村里人的面前,放下了缰绳,朝着村民,作了一揖,一揖到底。

    林牧之开口说道:

    “各位乡亲父老叔叔婶婶,各位对牧之的恩情,牧之铭感五内,他日若牧之荣归故里,定不会忘了诸位今日的恩情,就此别过了。”

    村里的人现在也没有往日里见到林牧之时的嘻嘻哈哈,安安静静的也学读书人拱手作揖,行了一礼。

    林牧之直起身子,将自己身边盈盈下拜的赵冬宁托了起来,扶到了牛车上。

    转身的时候,林牧之看见村里的人,并没有就此散去,反而越聚越多了,村里的老者手里拿着纸笔走了出来说道:

    “小夫子,留首诗吧!”

    林牧之笑道:

    “行!”

    将纸铺在板车上,林牧之复述赵冬宁手书。

    赠别:

    多情却似总无情,

    唯觉樽前笑不成。

    蜡烛有心还惜别,

    替人垂泪到天明。

    少年郎驾着牛车,向着村里的人挥了挥手,从此远游他乡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