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87 一拍即合-《电影巨匠》
第(2/3)页
这种心理转变的呈现,不仅会让麦克斯变得立体起来,同时也可以让观众对于末世有进一步的理解。兰斯甚至认为可以融入“我是传奇”男主角罗伯特的心理转变,真正地呈现出一个特立独行却真实可信的末世。
另一方面,费罗莎唯一的想法就是摆脱男人的束缚,相信着女人在末世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打拼出一片天地,赢得属于她的地位。费罗莎之所以离开幸存者基地,不是因为她想要成为英雄,而是她坚信着,穿越沙漠回到儿时故乡,可以在那里寻找到一片绿洲,让她重新寻找到生存的尊严,即使是在末世的背景之下,为了完成这一任务,她不介意双手沾满鲜血。
在乔治上一世的版本之中,其实对于这一定义有些模糊化,乔治还是将费罗莎定义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英雄,带着一众女性强势突围,希望能够实现自我救赎。兰斯明白这样设定的定义,将女权主义进一步放大,强调末世背景之下人性的贪婪和倒退,但兰斯认为,应该强调费罗莎对自由、对尊严的向往,弱化她对女性的救援。
简单来说,那些和费罗莎共同踏上救赎之路的,全部都是和她拥有共同信念的战士们,如果她们的思想重新软弱或者退缩了,那么费罗莎将会毫不犹豫地将她们抛下。因为在末世里,没有英雄,只有生存,自由和尊严已经是他们最奢侈的梦想了。
同样,在乔治的大结局之中,费罗莎的心理转变也显得有些模糊——如果她是女权主义,那么为什么她解放了整个基地所有的幸存者们?仅仅只是顺手而为之吗?在兰斯看来,因为她是女权主义者,但在这之前,她是一个人类,一个拥抱自由的人类。这也是她成功打动麦克斯的关键。
如此设定,意味着真正地将女性放在了与男人的对等位置上,将性别差异尽可能地模糊化,以自由的追逐贯穿始终,这才是整部电影对于人性挖掘最重要的闪光点。
费罗莎和麦克斯从对峙到携手再到信任,最后成为了彼此的救赎,那种介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情谊让故事得到升华,衍生出了一种并肩作战般的革/命纽带。这种精神在末世条件之下,不仅可贵,而且稀有、脆弱。
“可是,如果花费过多笔墨的话,故事会变得臃肿不堪,严重影响到观影效果。”乔治和兰斯交流了思想,终于明白了兰斯的野心,这让乔治连连摇头,“我想要拍摄的是一部引爆肾上腺素的电影,不是一部探讨人性的艺术电影。”对于这一点,乔治有着清晰的认识。
“我不能更加同意你的观点了。”兰斯露出了笑容,“我认为,只需要给麦克斯增加……呃,两场到三场戏,将这种心理转变的细节勾勒出来;然后改动费罗莎的几场戏,突出她的铁血,在自由面前,其他一切都必须靠边站,这就足够了。”
乔治沉默了下来,认真想了想,“所以你是说,把角色设定进行调整,将两个人的性格主线变得清晰起来,然后根据这条主线,改动几场戏,这就足够了?”乔治也是一位十分出色的编剧,前后两次赢得了奥斯卡提名。
“就是如此!”兰斯打了一个响指,脸上浮现出了笑容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