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北辽王再勤政爱民,也无法改变北辽即将覆灭的国运。 幽州不一样,背靠大雍朝。即便一座城池的粮食供给出了问题,也有其他城池支援。 解决问题比北辽轻松容易多了。” 这话就是忽悠,可听在北辽百姓耳里,犹如天籁。 他们从去年就开始缺粮,好些人都是活活饿死的。 山穷水尽之际,有些人甚至吃起了同类。 刚开始恶心想吐,慢慢就习惯了,甚至食髓知味。 没有尸体,那就杀人。总之,得填饱肚子啊。 可更多的是,无法突破底线的普通人。 一个个瘦成竹竿子,怎么可能跟周家军正面抵抗。 所以,这座城攻下来不容易,占领起来却轻而易举。 关键岗位安插上自己人,再在最中心的宅子设立县衙。 县令大人是周老将军从流放犯里扒拉出来的大理寺官员。 为人正直有手段,但是太较真,得罪了人。放到这里正好。 新县令很感激周老将军给他机会,熟悉了几天当地的情况,就正式开展工作。 首先解决温饱问题。 跟在幽州城一样,鼓励大伙儿提前囤柴,顺便制作折叠花架,在室内养殖一些喜阴蔬菜。 至于粮食,是真没办法。 今年天气异常,粮食本就减产。总不能把自己人的口粮分出来给对方吧,想想就炸裂。 倒是可以牵线,用这个县城的牛羊到幽州换粮。 事情进展得很顺利,不少喜欢吃肉的大户伸出“援手”,积极采购。 从某种程度上,缓解了对方的困境,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。 当然,作为普通人的池兴月,并不晓得战场上的情况。 每天带着村里婶子、小媳妇儿、大姑娘研究织法,将围巾手套织出了花。 还有那些外套,一个个可漂亮了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