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院长这么说,也是看几人穿着体面,又听说是赶了牛车过来的,想必条件还好。 就是不清楚宅子距离这边远不远,要是远的话,这住宿也是非办不可。 凌季恒觉得,一个时辰的距离也还好。 小孩子嘛,难免想家。再加上他们课业不是很重,来回就当放松心情了。 问了下几个小家伙的意思,果断选择走读。 凌季恒倒是打算在长安书院附近买个小院,这样下雨下雪天也能住一晚,不必来回奔波。 手续办理完毕,凌季恒将拜师礼拿给院长。 虽说学生入学不等同于拜师,可凌季恒用实际行动表明,对院长,以及三个小辈的看重。 院长笑笑,亲自将凌季恒送出书院。 凌明跃几人却是留了下来,直接上课。等傍晚再回去。 凌季恒没着急离开,在附近打听可有房屋出售,结果都是出租。 无奈,掏银子租了一间。去牙行找牙人,让帮忙留意着。 不拘大小,不差银钱,只求尽快给他寻个没有啰嗦事的小院。 牙人一听这话,拍着胸脯答应。 还说若是有了消息,一定到书院传信。 凌季恒“嗯”了声,给他留了联系方式,就离开了。 回来临近中午,简单说了下长安书院的情况,就跟家里人一起吃饭。 耿素华亲自给凌季恒夹菜,感谢他为侄子考虑得那么细致。 还说:“买院子的钱我出,接送三个孩子的车马钱,我也出。” 凌季恒表示,倒也不必如此计较。 “大伯母只用负责院子就好,车马费算公中的。” 家里大钱都出了,没必要计较这些小钱。 至于院子,耿素华买下来算大房的私产,他没必要跟对方争。 饭后回清风院歇息,招来金宝,让他给长宁村,还有周边几个村子传信。 告诉他们,那两千多亩土地,一千亩种红薯,一千五百亩种小麦。 若是没有种苗,开种前到府里领取。今年租子不收钱,只要粮食。 金宝立马去安排,凌季恒和池兴月休息片刻,就又出发了。 找到几年前给他们介绍董家大宅的牙人,让他帮忙寻几个可靠的,有种植经验的奴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