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,才是历史真相! 而这个历史真相,也能完美解释为什么姜子牙他老人家直到晚年才被人重视。我们再来看关于姜子牙的记载和传说,关于姜子牙的人生经历,同样是众说纷纭,而作者所认为的姜子牙的经历,是这样的: 姜子牙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,不管是世袭平民还是没落贵族,他都是平民家庭出身。 姜子牙非常聪明,智商非常高(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句废话),不过,当时的人们并不认为姜子牙很聪明,也就是像诸葛亮那样,‘时人未之许也’。 当时的人们并不认为姜子牙聪明,这是因为,在他们看来,姜子牙‘不务正业’,年轻的时候,姜子牙整日里都没有考虑过生计的事儿,却只是在胡思乱想,那么,他在想什么呢? 他在想-‘如何能够打败大商王朝’。 他分分秒秒在想、时时刻刻在想、日日夜夜在想、月月年年在想,一直都在想着如何才能打败大商王朝。这也是蛮可怕的一件事,一个人,他好吃懒做、不务正业,他什么事都不想干,就想着一件事-如何打败乃至灭掉另一个国家,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! 你要问-姜子牙为啥要想这些事?他跟商朝的仇恨也是不共戴天的吗? 其实,在当时的天下,跟商朝没有仇恨的部族,几乎就不存在,所有部族都受够了商朝的欺压,所以,对姜子牙来说,打败商朝甚至是灭亡商朝,他有这个动力为自己的部族做这件事,商朝的残暴文化已经不适应当时东方大陆上的社会发展了,社会需要一种更温和更仁慈的文化,姜子牙需要帮助社会建立这样一种文化。 当然,更重要的是,姜子牙冥冥之中就感觉到,他这辈子活在人间的意义,就是干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-助周灭商的惊天动地的大事。年轻的时候,姜子牙应该就已经树立了坚固的目标-灭商,他此后的人生经历,全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而行动的,他拥有无比坚定的信心,当然,他更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。 不过,再有智慧,很多事情也是需要长期思考和总结的,姜子牙也不是生来就知道如何才能打败商朝、灭亡商朝,姜子牙也做了非常非常繁杂的调查和思考,他肯定是研究透彻了当时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历史和地理,这一个过程,我估计,至少就有20年,也许,20岁-40岁的时候,姜子牙就是一直在探索和思考中度过的,这是一个极其苦闷的历程。 大约40岁时,姜子牙的人生阅历已经足够丰富,他终于在壮年时代悟透了大战略的奥妙,但他的大战略却无人问津,当他信誓旦旦地告诉西周的统治阶层-‘我们能够打败大商’时,西周的统治阶层只是认为他在做白日梦。 再接下来,姜子牙就进入了怀才不遇的人生过程,其实,不止姜子牙如此,古往今来的很多著名历史人物,都曾经经历过长期的怀才不遇,姜子牙更苦逼一些,因为,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他是第一个把军师或者高级参谋当作正式职业的人,在他之前,还没有军师成名的历史,伊尹的传说过于古老,而且伊尹也不算是军师式人物,姜子牙是军师这个行当的第一人,祖师爷嘛,哪有不吃苦的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姜子牙的战略思维越发清晰,他对如何打败商朝、灭亡商朝已然是城主于胸,尽管他还没有走上指挥千军万马的职位,但他早已在脑海中设想了无数遍。而在等待时机与贵人的同时,姜子牙也继续着自己的不务正业-他当过屠夫,还当过酿酒师、卖过酒,可能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做这些行当的。 在家庭方面,很多人传说姜子牙年龄很大才娶上老婆,这也比较符合姜子牙的人设,他这种不务正业、一心只想着灭人国家的雄才大略式人物,年轻时有女人喜欢才怪了。但是又有记载说,姜子牙的女儿是周武王的妃子,他的儿子也很多,看上去他不应该是平民出身,对于这些众说纷纭的往事,作者也难以判断到底什么才是真的,暂且搁置争议。 不管怎么样,晚年时期,姜子牙终于受到了西周统治集团的重视,当西周统治集团决定与商朝决一死战之后,周文王找上了姜子牙,这就是大名鼎鼎的‘太公钓鱼事件’,这个事,应该是发生在伯邑考被残忍杀死之后,西周对商朝已经是忍无可忍,因此,西周不惜一切代价,也要灭掉商朝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