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读书人不禁抬头向上看去,收回目光之后,轻声笑道:“儒家弟子这个说法,恐怕某些人听见了会不乐意。” 云端之上,儒生沉默不语,神色却是有些古怪。 坐在一旁城墙上的张欣楠突然收回目光,冷不丁地对曹煜琛说道:“他想要的是轻仁义,而重礼法,与儒家的一些观念,正好背道而驰。” “先生是法学之士?”曹煜琛有些惊讶。 齐岳泽点点头。 曹煜琛似乎明白了先前那番话的意思。读书人所求的无非是通过律法的形式,来对人们最低的道德标准做出要求,至于其他的事情,相较而言则无所谓。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道理,若是你的道理不被他人认可,说的再多也不就是废话一箩筐,毫无用处罢了,所以读书人便说道理这种东西是说给自己听的。好为人师,其恶之一也,凡事无需先教化别人,先把自己教化好了再说。儒家的道理不是不好,只是传承了万年难免会有些偏差,而对于这些东西,儒家自己人似乎都还没弄清楚,那么又有什么资格随随便便就拿出来教人呢?岂不是要贻笑大方。 儒家的道理确实简简单单地写在了书本上,可又有几人真正读懂了?若非如此,张嘴闭嘴就要与人讲理?这也就当初读书人与一位白衣僧人见面之时,那僧人说了句“先生的理与儒家之礼,相差良多”的原因所在。当时的读书人其实心中真正想要挑起的并不是僧人以为的那种人心,某些人的固执己见与他人生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,不是一个人能够轻易改变的,一两句话的分量有时确实很重,可有时却也跟放屁没什么两样。 虽然大致明白了一些,可曹煜琛还是心有疑惑。 “齐先生,最后问您一个问题啊。” “请讲。”读书人笑容和煦。 “那到底还要不要跟人讲理啊?” “讲啊。” “怎么讲啊?” “讲自己认为对的道理就好。” “自己认为对的?要是我认为杀人也对,那这个道理该怎么跟人讲啊?” 读书人笑着反问道:“你真的认为它是对的?” 曹煜琛愣了片刻,随后摇了摇头。 “其实若是自说自话,彼此之间根本就没什么真正的道理可讲,况且某些山上神仙可未必愿意与凡夫俗子们心平气和地讲道理,所以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建立一个前提,那就是法。” “法?” “没错。” 张欣楠忽然站起身,沉声道:“虽然你想要的那个世道与我最初所期盼的那个世道似乎并不一样,但还是很值得期待的。齐岳泽我希望你不会令我失望。” 读书人郑重作揖道:“还望您拭目以待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