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七章 众神之主(上)-《桃李春风皆是笑话》
第(2/3)页
元君不解,问道:“心者,人之神明,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。话说的虽然不错,但诸神又岂是‘无情’之辈?我曾与剑禹讨论过这个问题,想来你也应该清楚。星海之中诞生的诸神其实并不冷漠,所谓神性,无非是对待‘情’之一事更加纯粹而已,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憎分明,而全无地界生灵之间的虚情假意一说。对于你口中二者之间的不同,我不是很理解。”
张欣楠解释道:“冷漠也许并非是诸神的本意,但纯粹的爱憎分明会导致诸神永久地视地界众生为蝼蚁,而全无半分怜悯之意。如此纯粹的神性,会导致诸神们对于地界众生的厌恶永远不会改变,并且理所当然地认为区区地界,不过就是无足轻重的弹丸之地而已。那时候的人间,想必您从来都没有亲眼看过,所以我说的不同,并非是要争论二者之间是否有情还是无情,而是神灵对于地界众生的态度,是否能有所改观。
当年被诸神视为蝼蚁的地界生灵,有朝一日竟能遮蔽整座苍穹,其中很大原因便是来自于这种不同。诸神所拥有的纯粹神性,会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与生俱来的大道本能的影响,例如水火天生相斥,永不相容,所以六司主神之中的水火二神纵然实力强大,却各自为战,不但不会相互援助,反而大战之中,还会相互攻伐,所以很容易各个击破。地界生灵的心性虽然复杂,但这也导致了他们会在某一时刻,不但不会相互攻伐,反而还会联手对敌,如此才是二者之间最大的不同。”
元君点点头,然后笑问道:“若是当初我没有选择袖手旁观,而是选择带领诸神对抗来犯之敌,结局会不会不一样?就像你们十方阁成为羊群中的那只头羊一样,本君去做狼群中的头狼,届时就算狼群内乱不止,但对付羊群,应该不成问题吧?”
在远古诸神与地界生灵之间的那场战争开始后,元君始终如同一个局外人,冷眼旁观,漠视着发生的一切,对于诸神的死亡毫无感觉。也许他眼中的诸神,亦如诸神眼中的地界生灵一般,而纯粹的神性则导致他理所当然地不会产生任何类似于悲伤的情绪,因为他对诸神毫无爱憎可言。
不过在战争开始之前,元君却主动给了张欣楠,也就是当年的剑禹另外一个选择。无需用相互征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,只要他一人仗剑天穹,遁入虚空证道,便可成为与元君类似的存在,届时只需一句话,便可令诸神对地界众生的认知有所改观,甚至可以说成是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至于这句话究竟是什么,又该如何去说,其实都没有关系,只要这句话的意思是,天地本为一界,诸神与下界生灵无二便可。届时的所谓爱憎,便会与诸神一样纯粹,大道相近之人属前者,而大道相背之人则属后者,如此便能两者相安无事。
何其简单之举,何其动心之举,试问世间任何之人,可有理由拒绝?剑禹亦曾动心,因为他不喜欢战争,地界各族之间连年征伐,已然让他深恶痛绝,而一场更大,更惨烈的战争若能因此而避免,何乐而不为?
不过最终他还是拒绝了,因为他想为后世留下那种“不同”,而非所谓的纯粹。心性纯粹,于修道而言是好事,但世间便会因此失去其独有的色彩,这是当年的剑禹,或是如今的张欣楠都不愿看到的事情。
被人拒绝之后,元君只是一笑,然后便返回天界,袖手旁观,默默地看着一切的接连发生,直到最终诸神战败,流亡于世间,他也没有要出手扭转败局的意思。等到最后天界彻底崩坏之后,元君便也随之消失,但其实他却一直在期待着剑禹的“回心转意”,所以留了一道心念在此,也是因为算到了日后某人会来,而且十有八九会提到“剑禹”这两个字,从而让心念复苏。
在张欣楠最开始提到剑禹的时候,这缕心念其实便已经醒了过来,只不过他想听听二人都会聊些什么,从而看看如今的“张欣楠”有无资格代替剑禹与自己对话,终究不是同一人,若是相差过大,自然多说无益,好在心性上相似之处极多,所以等到望尊说出“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傻子”的时候,他就悄无声息地反客为主,与剑客张欣楠闲聊,再顺便让望尊直接成为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真正傻子。
等了数千年,无非是想知道还有没有那个可能。
张欣楠并未直言答案,只是随口说了句,“凡事并无如果可言。”
关于此语,也多少有些逃避的意思在其中。至于张欣楠心中的那个确切答案,其实很简单,无外乎一句话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