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章-《桃李春风皆是笑话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鹿衍静立于光阴流水之中,展开双臂,微微高举,使袖中亡魂得以极为清楚地观看那一幅幅光阴画卷。

    鹿衍身上穿着的那件青衫其实并非凡物,但也算不得是什么仙家宝贝,只不过是一件在水中浸泡了多年的故人遗物而已。此物最大的妙处便是可以帮助那些“水中行者”抵御光阴流水的侵蚀,故而以绝对魂魄姿态来到此处的亡魂才能够安然无恙,否则早就被流水所侵,最终落得个“道消”的下场。

    一袭青衫突然扭头,瞥了一眼左边衣袖,瞧见某些人的蠢蠢欲动之后,他微微一笑,眉眼间略有些无奈之色。既然你们心里信不过我,那不如走出袖口去试一试真假?

    片刻之后,自左边衣袖内有两道亡魂飘出,口中念念有词,似乎是在谩骂这位教书先生打扮的中年男子,而同时他们的脸上有尽是傲慢之色,仿佛身后诸人何其愚昧,唯有他二人心思玲珑,得以这脱离虚幻之境。

    鹿衍对此一笑置之,并未理会,而是在心中默默地数了三个数。一,二,三。

    看似静止不动,实则流速极快的大河水中忽然亮起两个斑点,随即一闪而逝,被流水吞没,而鹿衍的衣袖里则是少了两道喜欢自作主张的亡魂。

    对于光阴画卷里的内容,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,也依旧认为是假的。至于那位赠予仙门丹药的得道高人,始终被他们奉若神明,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怀疑。

    诸多亡魂的光阴画卷其实极为相似,因为所谓的机缘一事,皆是出自同一人之手。世人趋之若鹜的山上手段,在鹿衍看来则无异于是江湖术士言语行骗,坑人钱财之举,最终自身修道不成,反而还丢了性命,甚至于死前都无法再被他人称之为“人”。

    似妖非妖,似人非人,不伦不类之怪物,死后亦是不得安身之所。星海难寻,酆都不收,人间也难留,而造就如此悲惨下场的缘由,无非是自作自受,半点怨不得旁人。世间名利场,你我竟相逐,追求那些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,则无异于从一开始便错了。

    何人可修道,何人落凡尘,十方阁早有规定,而且是极为简单的两条。

    天地之间,唯有两者不可修道,其一便是身负帝王气运者,其二便是诸窍不通者。帝王不修道,是为了顾及天下子民,免得荒废了政事。诸窍不通者不修道,是因为自身无法接纳过多的天地元气,如若强行为之,轻则终生卧于床榻之上,如同废人一般,重则当场殒命。

    后者哪怕是轮回转世无数次,也依旧无法踏足那条修行之路,因为那些窍穴一旦不通,便意味着永生永世不通,而之所以如此,皆是源自于一桩远古隐秘。

    万年之前,诸神中不乏有对地界心生好奇者,故而剥离神性以寄托于虚空,然后再将神灵金身送往酆都山中,使其进入轮回,转世为人,借此感受地界的一切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诸窍不通之人有极大的可能性是某位神灵转世,所以无论是十方阁还是儒家都绝不可能允许他们修道,从而去找回属于自己的神性,否则千百年后又是一场无妄之灾。

    不过天界诸神历来与酆都冥府存在着某种大道之争,所以在轮回转世的过程中,神灵金身极有可能被酆都内的大道磨损,以至于最终金身碎裂。由此产生的金身碎片其实并不会消亡,而是会选择附着在某一灵魂之上,依旧如约抵达人间大地,所以有些诸窍不通者并非神灵转世,而是受其连累的无辜之人,但十方阁却没有办法辨认出所谓的真假,便只好一视同仁,订下了个诸窍不通者不可修道的规矩。

    十方阁的规矩与儒家的礼不同,前者是极端约束,而后者则是为人所应具备的德行。十方阁的规矩不算多,但是每一条都必须遵守,若有违背,自会招来惩罚。如果一枚丹药便能改变十方阁订下的规矩,那么这世间又该是怎样一幅混乱景象,世间修士又何止三百万?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