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章 路途之上 闲聊一二-《桃李春风皆是笑话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据传言称,万年之前,因修急于悟道,所以十方阁地基才建立不久,修便匆匆离去,而一走便是千年。待到修重返地界之时,十方阁已大致落成。

    作为代阁主的张欣楠,或者说是剑禹,他之于其他楼主而言,不但是一位师兄,更是名副其实的传道者。除了夏桀与武三思之外,其余所有人皆是在他的指点下或悟道,或证道,最终将自身大道寄托于这座阁楼,如此便有了后世之人口中的“十层楼”。

    楼高十层,各有千秋,此外还有诸多陪祀之所。

    踏进楼门,走入十方阁中,便可切身感受到无穷多的磅礴道韵,如同置身于一处由万千大道汇聚而成汪洋之中。自下而上,一层层算起,每位楼主的大道皆是玄妙不可言,宛若群星璀璨。

    由于十层楼的存在,修便因此制定了十个境界,用于后世之人修行。不过因为楼主们寄托大道的顺序与各自入门的先后并无关系,所以每一层境界神通日后的对应之人也是毫无章法可寻。比如一境神通的点头之人,便是第一个寄托大道之人,而非那位先入门的大师兄。

    世人以讹传讹的诸多说法暂且不提,只说那十层楼的真正顺序。自下而上依次是,沧渊楼、镇山楼、潮信楼、炎晖殿、旧书楼、诛神楼、星陨楼、暮雨楼,又名悬空城、以及一座伪敬剑楼。

    其中有名有姓的楼阁一共有九座,但还有一座无名无姓的,它就叫作第九层楼。

    在后世的相关记载中,楼名虽然多有变动,但大致还是如此。

    那座第六层楼,名讳最多,初定之时本为寡德楼,后逢天界与地界的那场大战,又更名为诛神楼,此楼名持续的时间最久。再之后,人妖大战之际,那位楼主选择站在人族一方,便再次更名为斩妖。它如今的名讳虽然不得而知,但想来也该有些了变动才是。

    至于那座伪敬剑楼,乃是出自于陆宇卿之手。当时的他修为不高,也未曾找到属于自己的路,所以便有样学样,选择跟着大师兄在剑道上走了一遭。练剑之余,偶然间观镜悟道,然后以术寄托楼中,如此方才有了这第十层楼。

    正是由于陆宇卿的不走寻常路,使得地界无缘无故地多出了三处“留白之所”。此地生灵虽然进不得,但天地间的道韵却可以畅通无阻。

    作为“天外来客”的鹿衍,机缘巧合地成为了修的第十三位弟子,同样选择寄托自身大道,从而立下了那座类似于陪祀身份的黄粱楼。凡是进入过此楼的修行者,皆可于半梦半醒之际,去往三处留白之地,以感悟最纯粹的道韵。

    天地之间一片白,毫无杂物,故而留下的道韵便最为真实,也最为纯粹。长此以往,此地便渐渐地成了传道授业的最佳去处。做师父的先行留下大道余韵,随后再由弟子自行参悟。

    张麟轩依靠着诸多货物,半躺在一辆马车上,翻阅那本习剑录的同时,亦在默默地思索着昨天夜里的那一剑。

    常言道,师父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。剑客已然传道,少年能否有所得,既依赖于自身悟性之高低,也仰仗于修行路上是否勤勉。

    昨夜恰逢半梦半醒之际,故而张麟轩的脑海中便一直留有一部分最“真实”的剑意。若不及时参悟,待到光阴稍稍流转,所谓的真实也就会慢慢地开始消散,毕竟天下万物最难的便是长久二字。

    重返官道之前,魏戍便恢复了“原本”的模样,以老镖师的身份继续“混在”一行人中。瞧着少年眉头微皱,魏戍便放慢脚步,来到张麟轩身边,轻声道:“敢问公子,是何事令您愁眉不展?”

    张麟轩将习剑录合上收起,神色疑惑地问道:“对于一个大病初愈的人而言,补药过于丰富,究竟是利大于弊,还是弊大于利?”

    魏戍会心一笑,解释道:“行走江湖的正经郎中是不会乱开药方的,行骗之人则反之。张欣楠是前者还是后者,想必公子心中自有判断。依我之见,这补药虽多,但也谈不上如何丰富,只是这先后食用的顺序过于讲究了些,一般人若是参悟不透便贸然地吃下肚去,必然遗患无穷,甚至补得太多,反倒会成了新病。”

    “你可有法子解决?”

    魏戍摇了摇头,笑道:“药方是给公子的,在下也不曾看过,故而何来的解决之法。不过当年登楼问道之时,偶然于一册典籍中看过些许文字,或许对公子当下的症状可以有所缓解。”

    张麟轩眼前一亮,不由得坐直身体,忙问道:“究竟是何文字?”

    “修道莫争长短,登山莫要心急,山穷水尽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魏戍缓缓说道。

    张麟轩不禁有些失望,没好气道:“我还以为是什么玄妙的法门。”

    魏戍并未言辞糊弄张麟轩,所说的皆是实话。在那本道藏经上,总计三千零一十八个字,分为养气、修心与炼魄三篇。在那修心篇中有一行以朱砂写就的批注,而那落笔之人则正是昔日的十三先生鹿衍。据传当这话写成之时,修心篇中的文字瞬间暗淡不少,仿佛丢了几分“精气神”。按照之后陆宇卿所给出的说法,就是这修心篇“自愧不如”,“羞于见人”。
    第(1/3)页